平凉干冰制冰厂活动策划
特种工业用冰的市场需求
医疗领域需要-20℃干冰(固态CO₂)运输疫苗,其升华速率需控制在5kg/24h以内;电子厂超纯水冰用于芯片切割,电阻率须达18MΩ·cm;核电站用冰添加硼酸作为应急冷却剂。这些特种冰价格是普通冰的10-50倍,但需要定制生产线。日本三菱重工开发的微粒冰(直径0.1mm)用于海鲜速冻,保鲜效果提升3倍;而建筑用缓融冰(添加羧甲基纤维素)可使混凝土浇筑温度稳定在5℃±2℃达36小时。
“电费就是其中一笔很大的消耗。”刘国生表示,“像我们这种规模不算大的厂子,一台机器一个月要消耗十几万的电费。是在今年1至6月的时候,电费的压力很大,所幸7月份电费有所下降,但今年的电费要高于去年。”周迪本报记者表示,真正维护制冰业发展的是冷链、渔业等长期行业。这部分的制冰需求并非仅仅因为高温天气催生而出的。
去年12月,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这为制冰产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平凉干冰制冰厂活动策划
正负抵消下,面对本周开启的高温天,卢伟他们每日2000条冰块的产能并不饱和,“基本上每天下午一点多就休息了”。而这样的每日产能,只是前年24小时满产制冰的三分之一;去年则因为需求收缩遭遇了亏损的一年。“今年还说不准,到目前为止不不亏。”
经营成本挤占利润
除了市场需求的冷暖各异,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也在普遍挤占制冰厂的利润。
作为当地主要用于保障农贸市场用冰需求的企业,陈美忠用“做福利”来形容卖到农贸市场的冰块价格,“卖到市场的价格会比卖到工厂的便宜些,高温天的出厂价大约15块一条”。由于今年制冰所用的水都换成了自来水,“都是雪白的冰,成本也高了”,再加上每月8000元左右的工人工资和与人工成本相近的电费,整体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去年,他们在新建厂房时一次性投入了200多万元的全自动化设备,才支撑起了今年的产能。
平凉干冰制冰厂活动策划
炎炎夏日,天气“高烧”不退。海鲜、蔬菜、瓜果,不少新鲜食材都是靠冰块降温保鲜,冰从何来?7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县路口镇的湖南冰源冰业有限公司一探究竟。夏季,每天约有2万块冰块从这里被运往各地。制冰车间内,时常拥抱着“冰凉”的制冰工人满头大汗却是常态,他们唱响着现实版的“冰与火之歌”。
室外,气温38℃,工人将冰块装车时,虽有大风扇降温,还是大汗淋漓;制冰车间内,尽管只有20多℃,但不断重复起冰、搬冰、运冰等动作,他们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湿透;没有车辆来运冰时,冰块会暂存至冷库内,这里零下18℃,寒气氤氲,滴水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