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干冰制冰厂设计
制冰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
菲律宾"Ice Bank"模式允许渔民以冰换货:预存1000比索冰款可获10%额外冰量,解决渔汛期资金短缺。美国Ice Mobile公司用改装冷藏车流动售冰,APP下单后2小时送达建筑工地。中国"共享冰库"平台整合闲置冷库资源,小商户可按天租赁储冰位,成本比自建低70%。日本北海道制冰厂开发观光项目,游客可体验零下30℃的极寒制冰车间,配套冰杯饮品服务,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衍生收入超制冰主业。
临夏干冰制冰厂设计
卢伟说,电价在今年继续攀至历史高峰,“一天电费就要2万块”。按照高峰期日产2000条总价值约3万的冰块来算,电费占比达成本的七成左右。另外,考虑到生产,他们坚持用氟利昂制冰,较部分企业用液氨制冰的成本更高。从2019年开始启用的设备,一般7~8年需要更新一次,受到需求收缩和利润挤压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也可能会延长更新时间。在制冰环节已经全自动的制冰厂,在效率提升上空间有限。不同地区的同行之间会频繁交流。卢伟说,考虑到制造业的梯度转移,用冰的市场需求也在转移。相对来说上海周边的用冰需求近年来都还不错,不过要去异地建厂仍需慎重考虑。他坦言,如果工厂的效益这两年还不好,自己也会考虑转行。
临夏干冰制冰厂设计
“搬进搬出,衣服就没有干的时候。”张师傅说,虽然有冰块在四周降温,但敞开的卸冰场地,仍旧被近40℃的热浪包裹得严严实实,稍微干一会儿活就流汗不止。他侧过脖子给记者看,上面长满细密的小红疹,“明明是接近零摄氏度的活儿,却偏偏热到长痱子”。“别看只是一拉、一推,都是有诀窍的。”张师傅说,如果不会利用冰块滑动的惯性,搬起来还是很吃力的。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七八年了,除了搬运,主要还是管制冰机器,为此还专门考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