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工业专用冰制冰厂装修设计
制冰厂的水处理关键技术
原水经多级处理才能用于制冰:石英砂过滤去除悬浮物,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反渗透膜脱盐率需>98%。高硬度水会导致蒸发器结垢,每月需用5%柠檬酸循环清洗。新加坡制冰厂甚至采用二级RO处理,使水质接近实验室纯水标准。循环冷却水的杀菌灭藻同样重要,传统氯剂正被电解臭氧替代,后者无残留且杀菌效率提升70%。美国FDA特别规定,食用冰生产线末端必须安装0.45μm精密过滤器,阻挡管道二次污染。
据资料统计:自1880年至1936年末,因生产蛋品、啤酒、汽水而需制冰冷藏的企业由的上海制冰、新上海制冰、同茂三家起始,逐步扩展至拥有东方、茂昌、新茂昌、宏昌、洽茂、洽龙、洽和、屈臣氏等27家,可谓鼎盛时期。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曾趁租界外商逃难之机,上海水产市场。1941年12月8日,日军强行接收英美产业海宁洋行、沙利文、正广和公司等企业,后于1943年转交给汪伪政府,直到日本投降后,上海接管一批日商创办的制冰厂,才由国民政府接管经营或发还给原业主。
白银工业专用冰制冰厂装修设计
自来水注入模具“现在是用冰高峰期,几乎是24小时运转,但仍没有办法满足市场需求。”厂长边建国无奈地说,由于环境温度升高,正常十六七个小时就能出冰的,现在要十七八个小时,时间长了,电费就用得多,相应成本也高了。
边建国接触这一行近20年,从初卖海鲜到后面转行开始制冰。他说:“制冰厂虽然全年无休,但真正忙碌是在六七八这三个月,今年也就这几天忙。”
建发制冰厂厂长边建国
白银工业专用冰制冰厂装修设计
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蛋品外,肉食品亦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中国有着的肉、鱼、蛋品等供应能力。为此,外商洋行向中国运来了大量的人工制冷设备装置应用于肉类食品工业的发展。借机许多出口公司也纷纷在中国建立大型冷冻冷藏仓库,从而促使中国制冰和冷冻冷藏加工业的迅猛发展。1929年2月,公共租界当将斐伦路(今九龙路)宰牲场迁至沙泾路10号重建新场,并于1932年竣工投产,俗称“四卡子桥杀牛公司”。直至1935—1936年又扩建了冷藏库,每天可屠宰加工100头左右,在国内首先使用麻醉和电锯分割,并设有臭氧的冷风库,拥有3台约克6寸半的立式氨压缩冷凝机组,制冷能力为33冷吨,用于牛肉、猪肉等肉类冷藏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