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工业专用冰制冰厂装修设计
制冰厂的水处理关键技术
原水经多级处理才能用于制冰:石英砂过滤去除悬浮物,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反渗透膜脱盐率需>98%。高硬度水会导致蒸发器结垢,每月需用5%柠檬酸循环清洗。新加坡制冰厂甚至采用二级RO处理,使水质接近实验室纯水标准。循环冷却水的杀菌灭藻同样重要,传统氯剂正被电解臭氧替代,后者无残留且杀菌效率提升70%。美国FDA特别规定,食用冰生产线末端必须安装0.45μm精密过滤器,阻挡管道二次污染。
氨气具强腐蚀性,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氨气中毒后喉咙、口腔感觉明显刺激,氨气吸入人体,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空气中氨气浓度达500—700毫克每立方米时,可能出现“闪电式”死亡,吸入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将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临夏工业专用冰制冰厂装修设计
这种世代相传的实践使得冰块逐渐成为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盛夏时分,冰块被视为救民水火般的珍稀之物。至唐代,冰块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仅成为达官显贵的专享消费品,还一度被列为贡品供皇室享用。
这一时期,专门负责皇宫内冰块生产的官员被称为"冰户",显示出冰块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
在硝石制冰被发现之前,冰块的生产面临着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和资源紧张的困扰,直到唐朝末期,人们在开采火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的奇妙作用。
临夏工业专用冰制冰厂装修设计
“哗”的一声,80块新“出炉”的冰块整整齐齐被从模具中倒了出来,溅起一大片水花。每块冰块都是20千克,从水到冰,它们需要经历8小时的制作过程。52岁的徐春红立即走上前去,熟练地用钳子让“卧倒”的冰块“站起来”,并给它们套上“新衣”,然后麻利地拎起甩上推车,动作如行云流水。“子女都成了家,家里没什么经济压力。人不能闲着,劳动虽然累,但是累得快乐。”工作虽辛苦,他脸上却常挂着笑容。吴志中把装满冰块的小推车运到货车车尾,开始装货。“一,二,三!”重复多次弯腰、起身,他将一块块冰块齐刷刷地堆放在货车车厢里。“手碰到冰的时候还是很凉爽的,但是运输冰块是体力活,很辛苦,也很热。”56岁的吴志中是厂内“元老级”的工人,儿子尚未成家,他总想着自己多流些汗,帮儿子减轻点负担,这一干就是7年。货车装满,新生产的冰块要暂时在冷库内“安家”。徐立新将冰块装上小推车,向冷库走去。门被推开,寒气扑面而来,地面结冰有些滑,他小心翼翼把一车冰块运进去并放好。冷库外“热火朝天”,冷库内“冰力十足”,忙了一阵,他浅蓝的衣衫全被汗水浸成了深蓝。61岁的徐立新是组里的老大哥,但他依旧手脚利索,没有半分懈怠。